陕西新能源公司 张通达
十年来,归家的路途在我心中被刻下了一个固定轨迹:车站人声鼎沸的喧嚣,火车车轮碾过铁轨那单调而漫长的节奏,窗外风景如翻书页般一页页掠过,直至夕阳将余晖燃尽,才终于抵达家乡站台。岁月流转,此路一成不变,如同齿轮咬合在既定的轨道上,别无他途。我从未想过掀开这轨道上的天窗,抬头望一望天空的广阔——直到朋友一句不经意的提醒:“为何不坐飞机?两小时就到。”这句话如惊雷贯耳,炸开我思维深处封存已久的门扉。
回望自己这十年“坐穿铁轨”的归程,才发觉惯性思维早已如藤蔓缠绕,筑起一座自认为坚固无比的认知牢笼。这牢笼并非由钢铁铸造,而是由“向来如此”的意念一寸寸垒高。最初选择火车时,或因年少囊中羞涩,踏上这轨道便如套上“路径依赖”的沉重枷锁,后来即使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乘坐航班的错综复杂每每让我苦不堪言。此后每一次购票,手指只在熟悉的车次、航班间滑动,眼神从未离开过那中转城市图标;心中只盘算着如何消磨这漫长的一天,却从未想过是否另有天地。我如同拉磨的驴,一圈圈重复着脚下的轨迹,从未想过眼前那根胡萝卜之外,还有整片森林的丰美青草。
当我颤抖着手,第一次在搜索引擎框里键入“目的地+家乡”这几个字时,一个清晰的航班信息如一道闪电劈开思维的沉暗夜幕。原来现在所在的城市,飞机每日都有一趟直达的航班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当那架银色的飞鸟,在澄澈的蓝天上划出一道优美而迅捷的弧线,将我稳稳送回家乡时,我俯瞰着窗外曾那般熟悉的田野河流,在云层之下缩微成一幅流动的画卷。短短两小时,跨越了过去一整天的跋涉——那曾经横亘在归途上的时间巨兽,在另一种维度的认知面前,竟如此轻易地烟消云散了。
此番经历,如冰水浇头,使我彻悟:那束缚我们脚步、限制我们视野的,往往并非现实的铁壁,而是我们亲手编织、并习惯性地蜷缩其中的思维之茧。它由“经验主义”的丝线缠绕而成,由对未知的怯懦加固,更在一次次“向来如此”的自我说服中变得牢不可破。这茧房使我们安于固有的路径,屏蔽了窗外世界的万千可能,最终成为自身发展的无形藩篱。
从人类文明的浩荡长河回望,每一次突破性的认知跃升,无不是以勇力击碎惯性牢笼的壮举。当哥白尼让地球从宇宙中心的位置移开,当哥伦布的船帆刺破“大地尽头是深渊”的古老恐惧,当莱特兄弟在质疑声中托起人类飞翔的梦想……这些伟大的灵魂,无一不是以锐利的目光和果敢的行动,挣脱了“天经地义”的锁链,为人类开辟出崭新的认知疆域。可见,唯有突破思维定势的围墙,才能让心智获得真正的自由呼吸。
归家之路的顿悟,如一道澄澈的光束,照亮了认知深处未曾开启的角落。原来真正的牢笼,往往是由我们亲手用“向来如此”的砖石砌成的无形高墙。唯有鼓起勇气,以开放的心胸拥抱未知,以持续的学习拓宽认知的边界,我们才能亲手砸碎这思维的枷锁,让生命挣脱定式的束缚,得以窥见更辽阔的天空。
当思想的翅膀不再被“向来如此”的沉重铁链所束缚,那扇通往无限可能的窗,才会真正豁然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