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刘春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数千年前的《离骚》绝唱,至今仍在湖湘大地回荡。想到那道不可折的身影,我开始好奇:能够承载屈原坚韧之志的湖湘,又以千年时光酝酿了何种文化底色?
怀揣着几分好奇、几分敬意,我自贵州出发,踏上了寻梦湖湘的旅途。进入湖南后,是与家乡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路人谈笑的陌生口音,呢喃着我听不懂的故事;桌上的黑板鸭与臭豆腐,以浓厚的滋味征服我的味蕾,来来往往的潇哥湘女,在沿街贩着湖南的“周边”……可我的脚步并不受牵绊,仍向着湖南省博一往无前。到了一省之地,怎能不看看那陈列最齐全鲜明的博物馆呢?
沿着馆内的指示牌,我们先走进了一层馆区观瞻辛追夫人。我隔着游客的肩背与头颅踮脚望去,只见一名女士静静地躺卧在展台的玻璃柜里。耳畔的讲解声响起:“辛追夫人是一具湿尸,隔着漫长的时光,将千年不腐的秘密娓娓道来……”我知晓的信息越多,胆怯便越少,反倒是对这位跨越千年与我们“会面”的夫人升起了浓浓的敬意。
再往上走,二楼是湖南人厅,沿着馆区两侧铺开的温柔灯光,笼罩着一个又一个的文物:神兽纹玉樽,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我最喜爱的还是一个个造型各异的人偶,尤其是长着大胡子的胡人人偶和举着灯具的侍者人偶,其衣饰精美、表情与动作生动,全然不输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画片。
往三楼去,马王堆厅的文物翻开了湖南历史的另一页。轻薄的素纱禅衣铺平在展台上,长宽皆有一米多,可讲解员却说,这衣料的质地极为轻薄,折叠起来可以放进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另一件让我颇为喜爱的文物,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经过历史涤荡的画卷,朱砂的红色还未褪尽,帛画上的故事似乎仍在继续演绎……
我们来到四楼的休息区歇脚,品茗一杯长沙特有的“古德墨柠”,在奶盖与茶底的协作下,为周游湖南画上完满的句号。休憩时,我回想起层层展厅的文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记载着文字的竹简与帛书。彼时,造纸术尚不发达,那绢帛与竹简上的小字,恰如承载文化的桥梁,让故事成为历史,让智慧化作文化,及时经过再久的时光磋磨,也能够因文化火种的不熄,继续在民族的血脉中流淌。
短短的旅程结束了,返程的路上,我渐渐将湖南的山光水色与风土人情抛在车后,可遥遥的,却听到了不知何处传来的吟唱,在我的脑海中轻轻地诵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场旅行没有句号,只要我们心中那盏灯还亮着,华夏的每一块土地就一边收藏古老的故事,一边把故事写进新的晨光;而我们这些赶路的人,也自然跟着光,走向更辽阔的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