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谷玉
近来,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国际局势,还是微观层面的个体家庭,普遍都能感受到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钱不好挣”成为一种切实的体感。面对挑战,企业如何向内挖潜、降本增效,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面对当前降本增效的刚性要求,黔北电厂在每一处管理细节上寻求突破。厂区内用于规范区域、筑牢安全的道牙和隔离石墩,其警示性黄黑漆面的定期维护,是项常规但必需的工作。不同于以往外包的处理方式,今年电厂再次选择了内部自主完成。参与其中,我清晰地感受到,这类任务从“向外花钱”到“自己动手”的转变本身,就是一项直观的成本节约;而更重要的是,其执行过程中的每一项优化,都在为“降本增效”的目标累积着最真实的信心。
严谨的流程规范是“降本增效”的基石。绝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简单的滚筒蘸漆涂抹,规范的作业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作业流程第一步是“打皮”,即用钢丝刷或打磨工具彻底清除石墩表面的旧漆皮、浮尘、油污以及铁锈(如果是金属基材),确保基面清洁、干燥、粗糙,达到良好的附着力要求,避免了因附着力不足导致的短期内漆面剥落、返工重刷,这正是从源头杜绝了材料和时间上的浪费;第二步是涂刷“底漆”,通常选用具有防腐功能的底漆,均匀涂刷一遍,形成保护层并增强面漆的结合力。这层“打底”看似增加工序,实则延长了面漆寿命,减少了因基材锈蚀或损坏带来的频繁维护成本,提升了整体工作的耐久性。待底漆充分干燥后,才是第三步的“挂浆”——即涂刷最终需要的黄黑两色面漆。面漆通常需要涂刷两遍,以保证颜色饱满、均匀且耐用。双层面漆确保了颜色饱满、均匀且高度耐用,减少了短期内因褪色、磨损而需再次维护的频率。
实用的操作技巧是“降本增效”的催化剂。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升效率、保证质量和减轻劳动强度,我们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由下而上”刷漆法:滚筒蘸取油漆后,从石墩或道牙的底部开始向上粉刷。这种刷法的好处是油漆不易向下流淌污染下层已刷好的区域或地面。当刷完下层,滚筒上残留的油漆量正好适合刷上层,既能节省油漆,又避免了滴落。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油漆的消耗量,同时也避免油漆混色带来的返工。
“借力重力”滚涂法:面对带有弧度的石墩表面,有经验的师傅会调整站姿,利用滚筒自身的重力,使其自然地顺着弧面上下滚动涂抹,这样比单纯用手臂发力更省力,涂抹也更均匀流畅。对于不易滚涂的边角缝隙,则需配合使用小毛刷进行精细处理。这样刷法巧妙地利用了滚筒自身重力,使其自然顺弧面滚动,不仅涂抹更均匀流畅,更比单纯靠臂力省力得多。
完成厂区内的油漆粉刷工作,最直观的结果是使道路标识清晰醒目,安全设施焕然一新,厂区环境更加规范整洁。从成本角度看,这项工作由我们完成,确实为厂里节省了一笔外包粉刷的费用;更深一层看,这种劳动创造价值的行为能有效地给全厂职工再次强化“挣工资”的理念。参与其中,我们亲眼见证:规范流程保证了质量与耐久,创新技巧提升了效率、节省了材料。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效益与劳动成果,带来的是一种扎实、具体的收获感与成就感。
油漆焕新了警示标识,也印证了朴素而强大的道理:在挑战面前,专注手上的工作,把流程走扎实,于细微处精研方法,正是最具象,也最有力量的降本增效实践。它提醒我们:应对之道,往往蕴藏于日常的点滴优化与踏实耕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