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溪运营 刘艳
中国近代史的风雨中,有那么一段时光令人沉痛——列强压境,民众流离,国家贫弱,民族前途如同悬崖边上的风筝,随时可能坠落。而就在这样危如累卵的时刻,一批有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的人挺身而出。他们或许没有高位权势,但有一颗愿为民族命运奔走的赤子之心。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理想,用坚持点燃了信念的火种。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者和践行者。
1921年的那个夏天,一艘停泊在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默默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十三位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展开了意义非凡的会议。这次会议仿佛悄无声息,却成为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的起点。从那一刻起,一盏希望之灯被点燃,照亮了无数后来者的方向。那个年代,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百姓生存维艰。可正是在这风雨飘摇中,共产党人勇敢选择了逆流而上。他们带着对人民的深情与对国家的忠诚,不惧牺牲,不畏艰险,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救亡图存之路。没有荣耀加身,没有鲜花簇拥,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从井冈山的峻岭,到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从抗日烽火中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的艰难攻坚,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脚步丈量信仰,用生命书写忠诚。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只为心中的理想能够照进现实。他们不是传奇人物,却用实际行动构筑了这个国家坚不可摧的脊梁。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一次极具转折意义的历史抉择,它不仅挽救了红军和党,更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未来方向。而在抗日战场,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八百壮士……他们或英勇就义,或壮烈殉国,却没有一人退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理想并未停滞,奋斗也未画上句号。从恢复国民经济,到实行改革开放;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共同富裕;从曾经百废待兴,到今日国际舞台上自信从容,每一次历史跃迁的背后,都是共产党人不懈努力的注脚。他们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到实处,用一代又一代的拼搏书写了新时代的辉煌。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继承者,正生活在他们曾梦寐以求的和平与繁荣中。我们能安心求学,自由择业,自在生活,是因为有人在前方披荆斩棘、负重前行。我们未曾经历过战火的炙烤,却必须铭记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纪念,并非为了沉湎于回忆,而是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那么今天的我们,如何传承这份精神遗产?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份工作做好,把每一次善意传递下去,把自己的热忱投入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这就是对那段红色历史最深情的回应。信仰,并不是刻在石碑上的空话,也不是高悬在天边的口号,而是根植在血脉之中,体现在每一个行动里。“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之所以能够昂首向前,是因为知道脚下的土地曾洒满热血。当我们走进纪念馆、烈士陵园,看到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也许他们已经沉睡多年,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依然鲜活。他们未能看到今天的盛世,却用一腔忠诚换来了我们的太平岁月。他们理应被记住,更应该被继承。
红色,是一种信仰的颜色,是民族灵魂深处最厚重的底色。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接力者。我们或许平凡,但我们肩上承担着不平凡的使命。愿我们都能心存敬意、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因为我们明白:今日的万家灯火,是昨日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而明日的光明未来,也需要我们在今天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