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和”文化
金元特质文化
行为规范
员工天地
文艺沙龙
书画摄影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沙龙 > 正文
希望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5/7/29 9:27:59

纳雍电厂 蒋志艾

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魔盒释放了世间所有灾祸,唯独将希望留在了盒底。这个寓意深刻的古老故事,道出了人类精神世界最珍贵的品质——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的微光也能指引我们前行。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经济波动、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无不考验着每个人的心理韧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内心的希望感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应对挑战的重要心理资源。希望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清醒认知后的坚定选择。

二战期间,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观察到,那些保持希望的囚犯往往拥有更强的生存意志。他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人可以被剥夺一切,除了一样东西:人类最后的自由——在任何特定环境下选择自己的态度”,这种希望的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得到印证,愚公移山的故事传承千年,正是因为它展现了信念可以创造奇迹的精神。现代心理学将希望定义为“对目标可达性的信念”和“找到实现路径的能力”,这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强化的心理特质。就像农民不会因为去年的旱灾而放弃今年的播种,怀抱希望的人总能在挫折后重新出发。

希望若没有行动相伴,就会沦为空洞的幻想。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信念是即使看不到整段楼梯,也敢于迈出第一步”,这种行动导向的希望,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有着生动体现: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放弃耶鲁光环扎根农村,用七年时间改变了一个贫困村落;视障女孩董丽娜通过自学成为专业播音员,用声音照亮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采取行动追求目标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产生积极的反馈循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提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智慧,正是对行动与希望关系的精妙诠释。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是对希望种子的灌溉。

个人的希望之光可以汇聚成照亮社会的火炬。日本311大地震后,受灾最严重的岩手县陆前高田市居民自发在废墟上种植了上万株樱花树,用十年时间重建了“希望之丘”;中国扶贫干部黄文秀将年轻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在她工作过的百坭村,村民们的日子真正“百坭变百好”。社会学家发现,希望具有传染性,一个充满希望的社区往往能产生集体韧性,共同应对危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认为,人类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往往能迸发出非凡的精神力量。当我们将个人希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能创造出超越个体生命的永恒价值

在充满变数的时代,希望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它不是无视现实的盲目乐观,而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不是被动等待命运眷顾,而是主动创造可能的决心。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教导我们:“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有智慧区分两者”,这或许就是当代人最需要掌握的希望智慧。当我们学会在个人生活中播种希望,在工作中践行希望,在社会中传递希望,就能构筑起对抗不确定性的心理防线。就像春天里最先绽放的野花,希望的种子往往在最贫瘠的土壤中发芽,提醒我们生命永远朝向光明。在这个需要重建信心的时代,让我们都成为希望的园丁,用今天的行动培育明天的可能。

责任编辑:临时责任编辑 1 关闭窗口 1 回到顶部
相关文章
于桎梏之中探寻自由之境 [07-29]
紧扣“热工命脉” 严查风险根源 [07-28]
夜徒志行 [07-28]
忽而盛夏 [07-28]
忽而盛夏 [07-28]
锅炉班的奋进曲 [07-28]
都匀绿博园游记 [07-28]
当真相成为被操纵的幻觉 [07-28]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贵州金元报
《2013足迹》 | 《2014足迹》
版权所有: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邮编:550081)
黔ICP备10200931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306号
技术支持:贵阳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维稳信访工作联系方式
单位: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接访部门:办公室
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
电子邮箱:zengying@jyep.cn
投诉电话:0851-86992728   869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