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能源公司 张震
塞北的寒风掠过黄土高原的沟壑,卷起细密的沙尘,打在安全帽上噼啪作响。从2023年深冬踏入安塞风电项目这片建设热土,到2025年仲夏目送一台台白色风机昂首苍穹,五百多个日夜流转,我——作为项目安全管理专责,在这片广袤天地间,丈量着安全的尺度,也体味着建设者滚烫的心跳。
扎根现场,安全是刻进黄土的印记
初抵安塞,凛冽的寒风与苍茫的沟壑梁峁便是最直观的挑战。作为安全管理专责,我深知协议赋予的职责重如千钧。安全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款,它需要深深嵌入每一寸正在苏醒的土地。每日清晨,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驱散寒意,我的脚步已踏遍现场:从基坑开挖的深度是否合规,到吊装作业警戒区是否清晰;从高强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精准达标,到每一位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是否如生命般可靠系紧。严苛的环境——冬季零下二十度的刺骨严寒,夏季毫无遮挡的曝晒,春季漫天的沙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与设备的极限,也让“安全第一”的神经始终紧绷如弦。
守护与成长 风电场的安全辩证法
这片工地,是“风险”与“守护”每日交锋的战场。我清晰记得那个狂风骤起的下午,实时监测风速瞬间突破安全阈值,现场大型吊装作业必须立即叫停!通过对讲机发出的指令果断而急迫,看着庞大的叶轮组件缓缓归位,悬着的心才重重落下。那一刻,深刻体会到安全预判与果断决策的重量。隐患的排查治理更是常态,一次例行巡查中发现某分包队伍临时用电存在私拉乱接的“痼疾”,立即组织专项培训,从规范接线到漏保测试,手把手教,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安全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将规程刻进日常,让“零容忍”成为本能。
而安塞赋予我的,远不止职责的履行。在与风共舞、与山为伴的日子里,我真正读懂了这片土地赋予风电建设者的坚韧。工友们黝黑脸庞上滚落的汗珠,寒风中冻得通红却依然专注操作设备的手,还有那些在百米高空塔筒内一丝不苟作业的身影……他们是最朴素的注脚,诠释着何为责任与担当。这份融入黄土地的厚重感,是书本无法言传的成长。
钢铁森林拔节,安全基石永固
如今,极目远眺,曾经空旷的山峁之上,一座座洁白挺拔的风机正舒展臂膀,将无尽的天风转化为澎湃绿电。这片“钢铁森林”的每一次拔节生长,都深深烙印着我们安全管理的印记——那是在每一次严谨检查、每一回风险研判、每一条规章落实中夯实的根基。
回望在安塞的日夜,严寒酷暑、风沙尘土皆成过往,沉淀下的是对安全管理事业更深的敬畏与热爱。高原的风依旧呼啸,但我知道,我们守护的安全准则,如同那深深锚定大地的风机基础,已然成为这片土地上最稳固的基石,托举着绿色能源的希望,迎向未来每一缕强劲而纯净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