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塞这片以凛冽寒风和苍茫沟壑著称的土地上,钢铁的塔筒刺向天空,巨大的叶片切割着气流,轰鸣的建设交响曲日复一日。作为项目安全管理专责,我早已习惯了与风沙严寒为伴,与严谨规程同行。然而,2025年6月初那场不期而至的重感冒,却让我深刻触摸到了这片“钢铁森林”之下,涌动不息的人间暖流——那是比风机根基更牢固的,项目“家人”间的情谊。
病来如山倒,塞北寒夜里的无助。六月的安塞,白日里阳光已颇具威力,但昼夜温差依旧极大。或许是连日高强度工作后的疲惫钻了空子,6月4日深夜,一阵剧烈的寒颤和滚烫的额头将我击倒。次日清晨,头痛欲裂、浑身酸软,连起身都异常困难——重感冒汹汹来袭。独自在项目部的宿舍里,望着窑洞的弧顶,一种远离家乡、病倒他乡的无助感悄然蔓延。塞北的风似乎也变得更加凛冽,吹打着窗棂,也吹凉了心底。
安塞“家人”的守望相助。这份无助并未持续太久。当项目部的同事发现我未能如常出现在早会现场,关切的信息和电话便接踵而至。安全经理欢哥第一个推开了我的房门,看到我烧得满脸通红,二话不说转身出去。不一会儿,他带着对症的感冒药和退烧药回来了,杯子里是刚冲好的、冒着热气的冲剂。“赶紧喝了,捂上被子发发汗!”他语气不容置疑,眼神里满是担忧。
这仅仅是开始。项目经理进哥得知情况,立刻协调车辆:“小病不能拖,必须去医院看看!”生产技术部的雷哥主动请缨:“我陪你去!”在医院排队、挂号、检查、取药,全程都有雷哥忙前忙后的身影。回到宿舍,桌上不知何时已经放上了食堂特意熬制的、清淡又暖胃的小米粥。晚上,同宿舍的伙伴默默调低了说话的音量,深夜还不忘轻手轻脚地探探我的额头是否还烫……
比风机更稳固的情谊基石。病痛中的日子是模糊的,但那份被细致入微关怀的温暖却异常清晰。一盒及时送达的药品,一碗温热适口的米粥,一趟毫无怨言的陪诊,一句句真诚的问候,一次次深夜的探视……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在塞北高原这片以力量和坚韧著称的工地上,汇聚成一股足以驱散病痛阴霾、融化身心寒意的强大暖流。
这份情谊,让我深刻体会到,安塞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由钢铁、混凝土和图纸构筑的工程现场,更是一个充满温度、彼此扶持的“家”。当远离故土亲人,奋战在条件艰苦的建设一线,是身边的同事,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真谛。他们的关怀,比任何安全规程都更早一步抵达,为身处异乡、身体脆弱的我,筑起了最坚实的后盾。
如今,身体已然康复,重新站在轰鸣的建设现场,看着一座座风机拔地而起。阳光洒在洁白的塔筒上,也照进我的心底。我知道,在这片书写着绿色能源梦想的钢铁森林里,除了有我们共同守护的安全底线,更有一种比螺栓更紧固、比混凝土基础更深沉的力量——那就是项目“家人”之间,用真诚与关爱浇筑的、永不冷却的温暖情谊。这份情,是安塞高原上最珍贵的馈赠,足以温暖每一个奋斗的日夜,支撑我们迎向更强劲的风,点亮更璀璨的未来。(通讯员 张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