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罗实
1921年的夏天,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十几位心怀壮志的革命者低声而坚定地讨论着中国的未来。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个秘密举行的会议,会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起点。124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开天辟地:革命火种的艰难孕育
20世纪初的中国,山河破碎,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列强的侵略、封建军阀的混战,让这个古老的国度满目疮痍。在黑暗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苦苦探寻救国救民之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领导工人运动到开展农民运动,从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尽管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挫折,但共产党人始终没有放弃。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战最前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改天换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无数建设者奔赴祖国各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一批重要的工业项目。
“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在大庆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焦裕禄在兰考县治理“三害”,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国防科技事业,让中国拥有了“两弹一星”。尽管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过挫折,但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翻天覆地: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声春雷,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象征。
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飞驰、蛟龙探海、嫦娥奔月,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展现出中国强大的创新能力。
惊天动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继往开来: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124年风雨兼程,124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24周年之际,我们要铭记党的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这艘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