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溪运营 尹明洪
去年此时,我带着对书本上庞大热力系统的懵懂憧憬,踏入了鸭溪电厂热机检修部锅炉班。初入这钢铁与热力交织的世界,只觉眼前庞然大物透着一股无声的威严:锅炉肃然矗立,管道如巨蟒盘绕,震耳的风机声浪里裹挟着深沉力量——这力量不只是机器轰鸣,更是无数人智慧与汗水的凝结。
初入锅炉班,我常在老师傅和领导们身后亦步亦趋,看他们如何洞悉庞大躯体的细微呻吟。那日,锅炉专业专责—安工,带着我攀至炉膛高处检查水冷壁管。他手持强光手电,光束如探针般在密布的管排间游走,细细照拂每一寸管壁。安工目光如炬,忽然凝定:“看这里,颜色暗沉,有吹损痕迹。”他指点着那处微妙的色泽变化,神情专注而笃定。我凑近细看,心中凛然,原来隐患常匿于细微之处。从此,我明白炉膛不仅是燃烧的烈焰熔炉,更是需用显微镜般的目光去呵护的生命体——那些金属管道在高温中喘息,需要检修者以敬畏之心去聆听它们无声的诉说。
后来,我得以参与停炉检修,终于有机会亲手抚摸这庞大机器的“内脏”。第一次钻进炉膛,高温余烬的闷热气息扑面而来,空气滞重如铅。我蹲在狭窄空间里更换磨损的燃烧器喷嘴,汗珠滚落,衣襟湿透,扳手磕碰着金属发出叮当声响,在封闭空间里久久回荡。当我最终拧紧最后一颗螺栓直起腰背时,汗流浃背却满心释然:原来每一颗螺栓的咬合都关乎着日后运行的平稳,每一次蜷曲身体的劳作,都像在巨大躯体内部完成一次细微却必要的缝合。
随日子推移,亦曾亲历数次紧急抢修。某次夜班,稀释风机振动大,风机平衡失调如病人般剧烈颤抖。接到集控室电话通知后,值班领导迅疾带领我们奔赴现场。寒风凛冽刺骨,我们却紧张得额头冒汗。打着手电反复检测、调整,寒夜中手冻得发僵,却丝毫不敢松懈。直至风机运转恢复如常的沉稳节奏,东方已微微泛白。走出厂房时,远处市镇灯火如星河点点,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在我心头升起——原来维系那万家灯火的,正是这寒夜里的坚持与不眠不休的守候。
一年时光,我渐渐由生涩变得熟稔。如今再面对那些管道阀门,它们不再是冰冷沉默的迷宫;每道焊缝、每处法兰都似在讲述着热力传递的秘密。炉膛深处有我们匍匐的痕迹,阀门手柄上覆着经年累月的手泽——检修之道,正是于高温高压的奔流中倾听金属的低语,在油污与汗水中追寻精密的毫厘。
告别懵懂,我终于明白了手中扳手的重量:它敲打的是钢铁,守护的却是光明。锅炉班的日子让我知晓,光明不仅源于熊熊炉火,更来自检修人俯身焊接时焊枪飞溅的星点,来自寒夜抢修时手电划破黑暗的光束,来自我们于平凡角落日复一日的躬身守护。这庞大机器内部的每一次脉动,都无声地应和着我们这群守护者心跳的节律——当锅炉在寂静中安稳运行,那正是我们集体生命在时间中踏实而有力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