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彭朝
在轰鸣的车间里,安全始终像悬在头顶的利刃,容不得丝毫懈怠。作为一名检修工,我多年前曾亲身经历意外,身边同事也遭遇过事故,就连学习行业内的其他事故案例时,那些带着血痕的教训,至今仍在我心底里不停的敲响警钟。
有一次看似普通的管道切除作业,待切割的管道直径仅50mm,位于离地面3米高的管道夹缝中。作业前,我已敏锐察觉到风险,狭窄的空间限制了操作角度,使用电动工具有一定的风险。但“管道小、效率高”的念头占据上风,我说服自己:“我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切割机1分钟就能完事,手工锯太慢了。”
佩戴好安全带和防护面罩,不远处一名同事进行作业监护,我开始作业。当切割片切入管道的瞬间,意外发生了,管道受力变形,将切割片死死夹住。随着切割片的碎裂,碎片先撞击对面管道,随即反弹至我的颈部。防护面罩未能覆盖的皮肤瞬间传来刺痛,当时心里十分害怕,想到了伤及颈动脉的后果,我赶紧移动到支撑较多的地方,防止自己跌落悬挂在高处,立即检查是否受伤,所幸只是受到了点擦伤,但如果碎片再锋利一些,反弹力度再大一些,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一次事故发生在同事身上,同事小张准备取用不锈钢带,面对少量物料,他选择徒手从货架上取下。“就拿这么一点,戴手套反而不方便”,这个想法让他放松了警惕。然而,不锈钢带锋利的边缘如同刀片,在他抓取的瞬间,手掌就被划出一道伤口。后续的包扎、休养,不仅让他承受身体痛苦,更耽误了工作进度。
复盘这两次事故,我们都陷入了相似的思维误区:用省时省力的心理,低估了风险的破坏力,用经验丰富的自信,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切割片碎裂的不可控反弹,不锈钢带的锋利边缘,这些本应引起重视的细节,都在我们的轻视中成为伤人的利器,后续多次回忆反思,仍感到心有余悸。
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每一次冒险作业,都是在与死神赌博,每一个被忽视的防护细节,都可能成为打开危险之门的钥匙。作为一线员工,我们必须将安全无小事刻进骨子里,用规范操作代替经验主义,用主动防范替代被动补救。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次检修任务都成为平安回家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