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何漂
当南方山林间沁凉的夏风还萦绕于记忆深处,我已然随贵州金元选拔出的精兵,踏进了中原腹地姚孟培训中心的大门。这方天地迎面扑来的,是迥异于贵州的蒸腾热浪,连风也似携着灼灼火气,裹挟着人周身汗如泉涌。然而,这扑面而来的热浪,却丝毫未能阻滞我们六人代表贵州金元挥洒汗水、争赴赛场的决心。当每日晨曦初露,我们就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暮色四合,仍孜孜不倦于技能的精进。目标清晰如炬:在高手云集的竞技场上,既要为贵州金元争得荣光,亦渴望磨砺自身,在汗水的淬炼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道锋芒。
训练的日子在晨昏交替中飞逝,我们沉浸于联轴器找中心、阀门检修、风机故障判断三大核心技能的锤炼之中。联轴器找中心,这看似寻常的工序,却有着毫厘千钧的分量。指尖旋动百分表微调螺栓的刹那,我恍然悟得,机械运转的平稳与长久,就藏在这须臾之间分毫必究的专注里,每一次精准的校正,都是对设备无声而郑重的承诺。阀门检修时,密封面研磨的耐心更是磨砺意志的砥石。当粗糙的密封面在砂纸一遍遍的抚触下逐渐平滑如镜,我深刻体会到,工业运行的严密性,原来正奠基于无数如此看似单调枯燥的重复,于平凡处蕴藏了非凡的韧性。而风机故障判断训练,则如一把钥匙,骤然开启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长久悬而未解的技术迷障。那些曾经只知表象的操作困惑,在老师条分缕析的讲解与亲手实践下豁然开朗,原来每一声异响、每一次微振,皆是设备内部的精密语言,唯有深谙其道者,方能听懂这无字天书般的诉说。
训练场上的标准,远比现场操作更为严苛繁琐,曾不解为何要执着于某些看似可以省略的步骤,但正是在这近乎刻板的规程中,我渐渐窥见了工业文明那严谨而宏大的逻辑。训练场上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校准、一丝不苟的测量,正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铸就一种近乎本能的精确与可靠。这种严格,正是将技术升华为艺术的必经之路,所谓技艺之道,不在省略捷径的聪明,而在恪守规范所赋予的从容与深厚。它如春雨般无声浸润,最终沉淀为生命深处不可动摇的准则与习惯,这习惯的伟力,终将穿透岁月烟尘,引领我们抵达技艺的澄明之境。
在姚孟这片热土上,我亦深知,比赛不仅是对个人意志的锤炼,更是对日常积累的庄严检验,能暂离日常工作的纷繁,全身心沉浸于技术的深海,此乃莫大机缘。我珍惜每一寸光阴,如同在寂静中寻找一把把开启工业奥秘的钥匙。每当指尖触及冰冷的钢铁构件,心中却燃起追寻的热望——那精密仪器与复杂流程的深处,究竟蕴藏着怎样通往卓越的幽径?唯有沉心静气,如琢如磨,方能在纷繁线索中谛听智慧的回响,亲手叩开那扇通往精湛技艺的厚重之门。
当培训接近尾声,比赛的号角即将吹响,无论最终名次如何,这汗水浸透的淬炼,已在我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我愿怀抱这份热忱与执着,在赛场上与各路精英切磋砥砺,虚心求教。纵然中原的烈日灼人如焚,亦无法蒸发我们心中为梦想奔涌的激流。每一次拧紧螺丝的专注,每一次校准仪表的精确,都如星光汇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点燃着属于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火焰。
比赛是短暂的舞台,而技艺的攀登永无尽头,愿以此次淬火为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让那份在姚孟点燃的、对精湛技艺的敬畏与追寻,照亮更长远的征途——因为那通向卓越的钥匙,最终握在每一个不忘初心的淬火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