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曾茜
七月的清晨,蝉还未扯开嗓子,天边就泛起鱼肚,进厂区的两排大树枝丫交错,洒下斑驳如碎银般的光影,让人恍若置身于往昔校园的小径。晨露未散的路面纤尘不染,打扫卫生的阿姨握着扫帚的身影,在路灯的余晖里显得格外清晰。她身后整齐码放的落叶堆,随着扫帚的沙沙声,不时扬起几缕细碎的尘埃。
中午的阳光裹着灼人的温度倾泻而下,叶缝间漏下的光斑在水泥路上跳跃,蒸腾的热浪裹挟着草木气息扑面而来,烟囱和冷却塔静默伫立,升腾的白雾被烈日抽走了大半气力,稀薄得像是被高温蒸发的叹息。下午,路面都被晒得滚烫,自行车、小三轮车在厂区来来回回,生产现场的同事脚踩在上面都能感受到透过鞋底的灼意,不一会儿,每个人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后背留下大片深色的汗渍,如同无声的勋章。
黄昏时分,日头才算收敛了些劲儿,天边烧起一片橘红的云彩。运行人员正在填写监盘数据,表上的墨迹还未干透;煤场的师傅正在冲洗地面,高压水枪喷出的水花在晚霞里闪着光;检修的同事们肩挎工具袋,步履匆匆,金属工具的叮当声在夕阳下清脆悦耳,如同归家的号角;厂区的灯光逐一点亮,映出不同岗位上忙碌的身影,被夕阳拉得长长的,缀在电厂的黄昏里,与天边的云霞一起形成独属黔电的风光无限。
岁月风霜,万千身影扎根平凡日夜,他们以岗位为熔炉,终将青春锻成电流,点亮多彩贵州的星河,为祖国的电力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