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电厂 刘含尹
做人笃实精进,做事追求极致,名中带"应",人如其字——应时而动、应需而创。他从青涩学子到“岗位能手”,他是创新攻坚的“急先锋”,是技术传承的“播种者”。他就是茶园电厂劳动模范、电热部副主任——李顺应。
从“职场小白”到“技术大拿”的蜕变
翻开李顺应的成长履历,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却写满了一步一脚印的执着。2017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茶园电厂,这个青涩的年轻人刚来时就把现场当课堂,在轰鸣的机组与密如蛛网的电缆间开启了“自我特训”——别人休息时,他揣着图纸猫在配电室逐条核对端子排编号;下班后他穿梭在现场各个保护柜前,比对保护装置逻辑图,把全厂二次回路刻进脑海。正是这份“自找苦吃”的劲头,让他在技术迭代大潮中始终立于浪尖。那些被油渍浸透的笔记本、磨破边角的规程汇编,无声诉说着一个真理:所谓“成功”,不过是把别人闲聊的时间,都化作了保护柜后闪烁的灯光。
迎难而上显担当 技术攻坚砺匠心
面对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的紧迫需求,李顺应以“闯关者”的姿态冲锋在前,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精神镌刻在每一次技术攻坚中。NCS监控系统改造期间,他顶着全厂设备联调不能停机的压力,白天扎根现场梳理逻辑指令,深夜伏案重构网络架构,硬是用“铁脚板+大数据”的双重功力,啃下设备异构通讯协议兼容的“硬骨头”,助力全厂多台设备实现“统一掌控、一键无忧”。五防系统优化战中,他创新引入多项核心技术,将误操作风险率压降归零,同事感叹:“别人避之不及的‘雷区’,到他手里全成了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毫米之间见真章 苛求精度筑防线
在茶园电厂的技术革新史上,李顺应以近乎苛求的严谨写下注脚。为攻克输煤皮带拉绳开关误动难题,他带领团队对8类故障场景进行20余次模拟实验,最终设计的电气回路大大减少了接点误动。而为解决电除尘振打机构受潮顽疾,他在雨季连续45 天记录设备湿度变化曲线,创新振打器防水结构。每项专利背后,是一份份手写调试记录、图纸迭代和超过1000组数据验证——这种“用数据说话,以精度立身”的作风,让茶园电厂近三年设备非计划停运大幅度下降,真正将严谨二字熔铸成电力安全的铜墙铁壁。
毫伏之间定乾坤 驻守一线破难题
在茶园电厂储能站建设现场,李顺应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为精准匹配茶下线并网参数,他带领团队连续23天驻守调试一线,对电池簇进行毫伏级电压校准,创下全站零误差投运纪录。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接线图纸、写满批注的通信协议、电脑屏前的盒饭,共同见证了他"误差不过夜"的坚守——最终公司实现储能系统一次并网成功,调峰响应速度提升40%。
荣誉满载守初心 多维人生写华章
李顺应用七年光阴诠释何为极致——“零误差、零隐患、零保留”,从2021年“系统监督先进个人”到2024年“茶园电厂先进工作者”,这位扎根检修一线的工程师始终相信:真正的技术创新不在论文里,而在拧紧的每一个端子、校准的每一组参数、深夜设备间手电筒照亮的那方寸之间。他的工具柜里不仅藏着自己的“攻坚日志”,更陈列着技术专利和创新奖杯。李顺应从"技术工匠"到"标准定义者",他让大家看见:所谓成功,不过是无数个此刻的坚守。
“守护光明的事业,容不得半点将就。”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扎根一线的初心。在茶园电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他以开拓者的锐意创新破解技术难题,以奋斗者的姿态谱写属于茶电人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