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清洁能源公司 陈松
晚上十一点半的LNG储罐区,狂风裹挟着雨珠抽打在口罩上,发出密集的脆响。我握着阀门扳手的手指在雨衣下微微发抖,眼前这枚直径30公分的金属阀门,在应急照明灯下泛着冷冽的光。这是启动锅炉停运后的首个雨夜,也是我入职来第一次独立负责LNG供气系统切换操作。
直面未知的勇气
仪表盘跳动的数字在监控屏幕上投下幽蓝的光晕,流量计读数正在以每分钟0.5%的速度下降。按照操作规程,我需要在储罐压力降至0.35MPa前完成供气管路的切换。雨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流进脖颈,冰凉的触感让我打了个寒颤。操作台前,师傅上个月示范时强调的“先导阀必须完全开启”的叮嘱突然清晰起来,那些被暴雨模糊的记忆片段在紧迫感中逐渐拼凑成型。
当手指触碰到阀门传动齿轮的瞬间,金属特有的寒意穿透劳保手套。我忽然意识到,那些在培训手册上反复标注的红色警告标识,此刻正化作真实的“重量”压在肩头。卸车区传来的气化器低频嗡鸣与暴雨声交织,仿佛某种倒计时的催促。深吸一口气,我按照记忆中的十二步操作法开始动作,每个齿轮转动的咔嗒声都在雨幕中格外清晰。
黑暗中绽放的微光
完成第五道阀门的闭锁时,LNG控制室突然传来压力异常报警。监控画面显示B罐增压泵出现间歇性停转,冷汗瞬间浸透后背。透过被雨水模糊的眼镜,我强迫自己聚焦于参数曲线——0.28MPa的临界值正在逼近。此时卸车员老张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雨幕中,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小陈,试试手动切换备用气化器。”这个在标准流程之外的建议,让我想起上次观摩卸车时见过的应急操作箱。
当系统压力最终稳定在0.32MPa时,才发现握着手动泵压杆的掌心已磨出水泡。卸车员老张指着正在过磅的槽车说:“看见那个红色急停按钮了吗?上次雷暴天...”这个暴雨肆虐的夜晚,操作规程之外的现场智慧在师徒对话中悄然传承。数字地磅显示器跳动的荧光,竟比任何课堂都更令人铭记操作要领。
湿透工装里的觉醒
黎明前的换岗路上,浸水的劳保鞋每走一步都发出咕吱声响。路过卸车区时,瞥见晨光中泛着霜雾的LNG储罐,忽然理解师傅常说的“设备会说话”——压力表的每一次颤动,流量计的每个脉冲,都是设备在用独特语言诉说状态。这个暴风雨夜教会我的不仅是操作流程,更是读懂这些工业脉搏的能力增长。
回到宿舍拧干工装时,水流在地面汇成蜿蜒的痕迹。这些水渍就像今夜的操作轨迹,从战战兢兢的起点,到逐渐成型的坚定。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我忽然明白:所谓成长,不是等待风雨过去,而是在滂沱大雨中学会与设备对话,与未知和解。
这场暴雨冲刷掉的不仅是设备表面的尘埃,更洗去了我面对复杂系统时的怯懦。当湿透的工服在晨光中蒸腾起淡淡水汽,那些在操作台前颤抖的瞬间,终将凝结成照亮职业生涯的晶莹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