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罗维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贵州金元精心组织的企业文化展厅解说员培训。这次培训经历,宛如一把钥匙,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讲解工作全新认知领域的大门,让我收获颇丰。整个培训过程,干货满满,授课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以及大量实操练习,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们,逐步掌握从“会说话”进阶为“会传情”的讲解技巧。
在参加此次培训之前,我对讲解工作的认知较为浅显,单纯地认为只要将讲解稿背得滚瓜烂熟,能够清晰流畅地把内容传达出来就足够了。然而,培训老师的一番话,彻底扭转了我的这一观点:“讲解员不只是‘复读机’,好的讲解员要把企业文化‘翻译’成参观者听得懂、记得住的故事。”此外,老师还指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需要同时具备学习能力、讲解能力、沟通能力、撰稿能力以及应急应变能力这五个关键方面的素质。这意味着,讲解员不仅要对展厅内的展板内容了如指掌,还必须深入挖掘每一块展板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故事,通过持续学习和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要紧密结合省情以及行业发展历史,充分考虑参观者可能提出的各类问题,并且时刻留意参观者的反应,以此精准把握讲解节奏,确保整个讲解过程既生动有趣,又能满足参观者的求知需求。
在讲解形象打造和基本礼仪方面,老师采用丰富的图片示例,为我们传授了众多实用的技巧。老师特别强调,讲解员的形象堪称 “行走的企业名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拿工装穿着来说,衬衣第一颗扣子解开,会给人一种亲切随和的感觉;而全部扣上,则显得更为专业正式。在实际讲解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参观对象的不同,灵活地进行调整。引导手势同样大有讲究,要做到 “软中带硬”,务必避免掌心向上的不当姿势。五指并拢,做出的动作要如同切菜一般干净利落,在指向展品时,手肘应紧紧贴近腰侧,这样的姿势能够让我们看起来更加稳重可靠。当遇到参观者插话提问时,要运用“转身半步+微笑注视”的标准动作自然地回应,避免突然扭头,以免惊吓到参观者,破坏整个讲解氛围。
在实操练习环节,老师着重强调讲解员要具备“先声夺人”的能力,鼓励我们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提颧肌”,力求让每一个字音都能像灵动的弹珠一般清脆地蹦出来。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第一听众,仔细聆听自己的发音、语调,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老师还在大家的解说词中,敏锐地揪出诸如前鼻音后鼻音不分、重音把握不准、断句不合理、语速过快或过慢、语气生硬等常见问题,并一一进行详细指导。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且趣味十足的,当属 “五个距离喊小明”的游戏。通过在不同距离下用不同的发音位置呼喊“小明”,我们惊奇地发现,仅仅是发音位置的变化,所传递出来的情绪竟然截然不同。这一游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声音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巨大魅力和无限潜力。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讲解工作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实际上,它是对脑力、体力以及情商的综合性考验。如今,每次当我走过企业文化展厅,那些曾经在我眼中毫无生气的展品,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再是静止的物件,而是一个个承载着企业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的故事载体,等待着被我们用精彩的讲解唤醒,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正如老师所说:“好的讲解,是让企业精神从展板上走下来,住进参观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