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担坝煤矿 姜康
前段时间,通过党支部召开的企业文化宣讲学习分享会,以及下发的企业文化手册,我开始正式系统的了解到我们的企业文化。而在了解的过程中,我注意到“绿色”一词,多次被提及并且也被放在了首要关键的位置。我开始留心观察注意,想要找到几个有关绿色的大项目大措施,可是,由于自己本身工作的局限,以及自己的精力原因,我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我作为一个新入职员工,能接触到的和能理解透彻的项目都十分的有限,所以,感觉好像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我在这样的死循环中,始终都不能很好的将企业文化与现实所融合,尽管我知道自己可能有些刻意的钻牛角尖,但就是缺乏了很多实感。对于煤炭,我可以说是白纸一张,看不懂相应的规格、购销的注意事项;我只能慢慢的从日常的业务处理中一点点学习和吸收,可是,这对我来说还是太慢了。直到有一天,我听到有消息说要更换企业的财务消费系统,要将实体卡片大量取消更换为更方便更绿色的手机支付。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绿色”吗?
从实体卡变为手机操作,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但是仔细想了想,我开始觉察到这一举动给我们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的变化。以前消费使用的实体卡片,虽然消费也很方便,但是一旦丢失,那么接下来的补卡操作就会让人非常难受。补卡人要去购买新卡片,操作人员也要多花时间来采集所有消费数据。小小的一张卡片,可能看起来没多大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一张塑料的卡片从制作到丢失,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很多人都知道塑料难以自然降解,作为压缩塑料卡片,那降解难度更是上了一层台阶。这样想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但是每周来补卡的人中说不定就会有一个的卡片直接遗落在土里或者河里,这都是确确实实能给环境造成污染的事。我想到了这些,突然发现,好像企业文化中提到的绿色开始与实际结合了,虽然并不是多大的事情和具体改善措施,但是这也确确实实为节能环保做了体现。
我开始转变视角,从小事出发观察,突然发现,其实绿色时时刻刻都在企业中体现了。
每天上下班都会来接送的公交车,很大程度减少了企业员工开车的频率,达到了节能减耗的目的;办公楼下以及工区长廊的绿化覆盖,也在积极的净化空气响应“碳中和”;不断完善的排污系统设备,也为企业达到绿色排放,保护环境的高要求做出了很大贡献。细数下来,其实好像绿色并不一定只能从那些大刀阔斧的整改项目中才能找到,更多的绿色,其实就在生活中。我重新阅读企业文化手册,发现其中也有着“倡导绿色生活、简约舒适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要求,我这才想到之前钻牛角尖的行为是多么假大空。
既然“绿色”是作为企业文化中的头等大事,那么就说明这个肯定不是只通过大项目大整改就能够达到的。一滴水需要不断汇聚才能形成湖泊海洋,一块砖也需要不断向上堆砌才能最终成为房屋;绿色,作为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都大力提倡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更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一辆上下班接送的公交车,可能带不来多大的环境变化,但是一整车人带来的燃油排放量却是足够影响环境的;一个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可能带不来多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却能很大程度的促进污水环保排放;一片绿化带比不了原始的森林氧吧,但是却能有效的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减少一张实体卡片的使用,提升不了多大的效率,但是却能给环境减少一点降解压力。
这些点点滴滴在我脑中不断地浮现,当然也肯定还有我没有发现的细节,但是,现在的我确实已经能很好的将企业文化中所传达的“绿色”融入到实际企业生活中了。绿色金益,从小事做起,今后,我也会不断约束自身,不说能为绿色提供多大的贡献,但是至少尽力做好绿色小事,累积绿色能量,相信就算只是一个小员工,也能坚持贯彻好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