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电厂 陈一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传承,是中华儿女心中的一片赤诚之心;是史书文化的文化根脉;是师徒间的代代相传。
照传承之镜,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泯灭的赤诚。遥看我泱泱大国,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一脉相承,将一腔热血洒在历史画册。先有鲁迅执笔为茅,奋力挽救沉沦的中国,再有抗美援朝的战士们保家卫国,血战长津,更有抗疫医护者奔赴前线,筑起铜墙铁壁。而如今,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在五星红旗下,这是青春的声音,是未来的声音,是新时代青年对繁荣祖国最真挚的告白,更是新时代青年们对党的最庄严的承诺。一代代中华儿女似滔滔不绝的黄河,奔涌向前,永不消弥;一代代中华儿女似巍峨耸立的泰山,直插云天,毫不畏惧。
延传承火炬,是使文化烛火风雨不熄的坚守。“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千百年前,几位无名僧侣在这敦煌石洞中描绘世间万象,将光辉的灿烂文化映射于石壁之上。千百年后,无数守护者拭去墙上灰尘,让光辉重新照耀人间。几十余载,从青丝到白发,樊锦诗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敦煌。莫高窟是她一生的热爱,是她一辈子的执念,更是一代代的传承。600年来风雨飘摇,600年来沧桑巨变,面对改朝换代,列强侵略,故宫依然屹立不倒,450余件文物是一代代人传承至今的珍宝,是他们用心修缮的历史云烟。王津心中铭记一代代钟表修复师传承下来的“扎扎实实干活,问心无愧于做人。”他继承发展的同时自钻研了一套独特精到的修复技法,将传承与创新融合,融入文化的长河。这一个个文化的传承,成为文化流淌的根脉,组成五千年历史长河。
亮传承明灯,是电厂的每一个人照着前辈们的光亮前行。“师徒传帮带”是一种延续千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古人云,良田百顷,不如技艺在身。而今有一群人正在习水这方绿洲红城上,在监视主辅设备稳定运行的集控室中,在设备维护、检查和修理的生产现场中,讲述着师徒故事,传承着红色、温暖、坚韧、战斗的习电精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他们一直坚守的理念方针,而踏实肯干则是他们最淳朴的样子。他们有才华,有能力,有热血,有担当,汇聚成了一股铁流,翻滚奔腾,共同越过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习电精神。我的师傅也是其中一员,从建厂以来,她扎根财务战线20年,虽不在生产一线,但她用财务专业知识言传身教,不断夯实习水电厂财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业务流程,从事报表报送12年,深挖数据背后的本质,有力支持着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曾2次被评为厂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以及三八红旗手,更多次被评为贵州金元财务先进工作者。工作中从基础的打印银行回单整理装订凭证、日常的业务核算审核凭证、每天支付业务的审核,到月末的报表编制以及分析,在整个财务业务流程中她总是一丝不苟,严谨细致,业务娴熟。正因长期高强度伏案工作,她被查出颈椎椎间盘多发突出压迫硬膜囊、颈椎退行性变,忍受着手臂酸胀,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报表报送。师傅是个重要而独特的角色。一位好的师傅教授给徒弟的不只是技术上的熟练技法,更有处世之道和人生感悟。言传不比身教,正是师傅在工作和生活中无私地教导与陪伴,才有了我现在的成绩。我一直坚信,不仅要学习师傅的技术,更要学习师傅的为人。是师傅的光亮引领我走得更快更稳,是她让我懂得坚守的意义,是她让我知道传承的珍贵。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擎起“红船精神”之旗?走好新的长征路?我想我们应该在工作上,以攻坚拔寨、不畏艰难的昂扬精神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本领,用首创精神驱动战斗力生成;在本职岗位上干好自己的事,尽好自己的职,不断拼搏,勇于进取,用奋斗精神谱写美丽人生;在绿水青山的华夏大地上深深地扎下根,用青春之热血浇灌祖国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