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张仁玉 日期:21.09.10
巍峨磅礴的黔北腹地大娄山脉,有一个占地约239万平方米的央企坐落在绥阳县蒲场镇沿河村的一个旮旯。它是贵州省四个“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园之一,涉及年产40万吨锰系合金厂、年产130万吨水泥厂、2×150mw热电联产燃煤发电厂及存储量3000万吨石灰石矿山的企业——金能工贸。

“修路建厂”慧民众
前几天笔者由于加班错过了公司食堂的饭点,于是到公司外面吃晚饭,好久没到外面吃饭的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片喧嚣的景象,有小车拉着水果、零食叫卖的,有在饭店吃饭嬉戏的,有拉货司机加水买东西的……一切都忙得不亦乐乎。
在和老板的闲聊过程中谈起了金能工贸之前的面貌,据他说之前这里是一个村庄,也有几十户人家住在这里,当时进入这里就只有一条稀泥巴小路,交通工具只用靠双脚进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只能开摩托车在小路上勉强行驶;家庭的所有收入只能靠庄稼地里的农业维持生计,找媳妇成为他们这代人最可怕的事情,因为穷他们会被女方家看不起,因为不通路他们无法和外面取得沟通交流,因为......像他们这一代的人好多还是光棍。年轻一辈的要么搬出去住,要么去外地打工,因为这里没有工厂,根本找不到挣钱的机会,只能选择背景离乡的去外地打工,导致家人聚少离多。直到金能工贸入驻这里,修起了路,建起了厂,把一些土地和房子征收,以前一贫如洗的家庭突然之间有钱了,还住进了拆迁后修建的新房,有的还买了车。年轻小伙也不用担心讨不到老婆了,也不种庄稼了,去厂里上班,小康生活过得其乐融融,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可乐坏了。
“央企担当”解就业
庚子鼠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充满着各种戏剧性、偶然性、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而来,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确诊患者只增不减,受疫情原因多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餐饮业、外贸行业几乎面临关门倒闭,许多员工纷纷面临下岗失业,一时之间,金能工贸周围农家户的人口多了起来。金能工贸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各分厂、部门迅速完善公司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从金能工贸正式投产后,公司主动联系外包单位、小型基建等负责人,优先使用当地劳动者,切实解决当地人员就业问题。
目前,金能工贸作为贵州省四个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园,解决就业人口2000人以上,为地方财政每年纳税五千多万元。
“映山红扶贫”献爱心
时代不同,社会在变,但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金能工贸以国家电投映山红扶贫为依托,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继续动员和组织青年员工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在公司营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浓厚氛围,公司志愿者定期就会到周围村镇学校、养老院。在学校为建档贫困学生送去书包、文具、健身器材等生活用品,还为他们讲解生活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牛奶、新衣服等慰问品,与他们亲切交谈,嘘寒问暖,问候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并叮嘱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随时联系,鼓励他们保重身体,坚定信心,乐观生活。公司员工自己筹集资金帮助沿河村的两户建档困难户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所有的费用,经常为他们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时刻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有一种爱发生于无形,却绽放的有声。“映山红”活动送去了公司党委、团委和青年职工对贫困家庭的深切关心,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同时也展现一个央企的担当。
大山之间,一束光点亮希望与未来。在共同致富的长征路上,金能工贸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投入、精准施策。十四五期间,金能工贸将紧跟国家电投集团绿色发展理念,对周边的资源紧锣密鼓的不断深耕。抓住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在实践中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火电、新能源、综合能源供给(供热、供汽、绿色交通)为主体,上下游延伸的循环经济发展基地。预计增加就业人口500人以上,助力地方彻底走上奔小康的道路。